
1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正式施行。根据新规,中小学校应当按照要求聘任法治副校长,配备能够胜任法治教育任务的教师,还可聘请校外法治辅导员。新民晚报记者调查发现,这项制度从试点走向法定,标志着青少年法治教育迈入新阶段,而上海已走在前列,多数学校已经聘请了法治副校长。
法治教育在校园普及,但专家们却不约而同透露出担忧:孩子们对法律的认知仍停留在“听说过”“知道一点”的层面,但真正遇到事并不会用。“更让人担心的是,很多风险就藏在他们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日常行为里。”
“知道”不等于“懂得”“会用”
“我去小学讲课,问及‘几岁可以去买酱油’,孩子们抢着答‘八岁就行!’”普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未检团队负责人徐丽春同时担任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普陀实验学校、上海市江宁学校两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从2019年起,她经常进校普法。她发现,受社会发展、技术变革的影响,现在孩子接触的知识面更丰富,知道的法律“词汇量”不低,“法不责众”“未成年人保护法”“12309检察服务中心”说起来头头是道。“但是,他们往往缺乏系统性理解。比如,知道不能打架,但不知道轻微推搡属于民事侵权,严重伤人要负刑事责任;知道不能偷窃,但不清楚12岁以下完全不负刑事责任,14到16周岁只对八类重罪负责。”
每学期,普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徐丽春都要进校开展法治教育讲座
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是上海市第一所法治类特色高中。校长傅松也对此深有同感:中小学生对法律的认知仍停留在“点状常识”层面,虽然掌握了校园欺凌、交通安全等基础内容,但未形成系统性法治思维。“不仅如此,还存在‘知而不信、信而不用’的深层问题,法治精神的内化与践行不足。学生对‘维权’的认知也容易陷入‘唯条文论’的误区,将法律简单等同于‘非黑即白’的惩戒工具,忽视协商、调解等柔性解决路径的法治价值。因此,学生对‘法治是规则更是智慧’的理解需要进一步提升。”
隐私泄露、言语越界成高危区
如果说过去孩子的法律风险集中在校园欺凌、乱穿马路等线下场景,如今,网络空间正成为最大盲区。“小朋友很喜欢网络社交,但是当他们在社交平台发布个人生活情况,很容易会被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利用,实施诈骗甚至侵害。”徐丽春担忧地说,她接触的案件中,网络安全已成为未成年人涉法的高风险区域。
普陀区的青少年实地探访公检法机构
普陀区的青少年实地探访公检法机构
徐丽春发现,除了隐私泄露风险,网络言论边界模糊也是突出问题。“同学间不合适的玩笑,一气之下说些过激的话,可能演变成网络欺凌。一些不良言论通过社交平台快速传播,对他人造成伤害。技术还会带来新的陷阱。孩子点一个红包链接,就会自动转发不良内容,信息像病毒一样裂变扩散,让伤害传播更快、更广。孩子成了谣言传播链的一环,自己还蒙在鼓里。”
更隐蔽的风险来自交易行为。随着“娃圈”文化兴起,不少学生学会了用二手平台买卖盲盒、谷子、演唱会票。“有孩子花光零花钱抢票,结果收到的是伪造二维码。被骗后既不懂保留证据,也不知平台投诉入口在哪,更别说申请未成年人退款机制了。”徐丽春说,“凡是和‘网’有关的事,他们的法律边界感普遍薄弱。而这恰恰是最容易出大事的地方。”
华政附中学生关注饭圈文化带来的影响,并在学校尚法活动中提出相关提案
普法从“被动听讲”到“亲自参与”
“网络领域存在法治教育失衡,也就是说,家庭与社会对未成年人网络言语暴力的认知,往往陷入‘刚性追责’的单一逻辑,过度强调过错认定与责任承担,忽视了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傅松认为,法治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划清红线,而是通过包容式引导实现纠错育人。“这仍是当前家庭法治教育最核心的短板,也需要家校社协同发力来补齐。”
普陀区不少学校都会依托法治副校长资源,推出“检察官职业体验周”活动
“传统进课堂宣讲依然是最基本有效的方式。”徐丽春每学期都会进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内容既有宪法日、民法典宣传周等统一主题,也有针对校园热点的即时回应。“最近有学校发现学生在社交媒体群里抱团‘骂人’,我们就马上安排了一堂反网络欺凌课。针对性强,效果就好。”徐丽春介绍,检察院、法院和学校一起推出体验性强的实践活动,组织模拟听证、模拟法庭,推出“检察官职业体验周”活动,让学生用一周时间了解检察工作;设立了“检校问诊室”,针对个别有特殊情况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检察官像法治医生一样,针对可能存在的犯罪预防、家庭教育不足等问题,释法说理,把脉问诊。
华政附中则通过和公检法、社区等多元化联动,推进“场景化普法”
华政附中会定期开展模拟法庭、模拟政协、校园听证会等活动,就手机使用、食堂管理等问题听取学生意见,并形成制度建议。
傅松所在的华政附中则通过和公检法、社区等多元化联动,推进“场景化普法”和“常态化实践”。傅松介绍,法治教育早已融入日常,学校设有“菁菁议事厅”“小天平普法社”,定期召开校园听证会,就手机使用、食堂管理等问题听取学生意见,并形成制度建议。“我们建立了完善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角色代入中体悟法治精神。鼓励学生做立法调研,把校园规则制定变成一场场真实的法治实践。”
配资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