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中国 供图
今秋新学期,复旦大学新开设“健康体适能课程”,帮助有需求的学生科学减脂。曾几何时,高校的一些选修课被学生当作休息课,这样的情况如今悄然改观,不少高校开出“花样”选修课,热门课程“一课难求”。减脂、爬树都能修学分,研究遗传学从哈利·波特家族开始……高校里的选修课如何大开脑洞?
科学减脂进课堂
复旦大学的很多学生没想到,选修课上着上着,顺便将减重、减脂等“老大难”问题解决了。
这门“健康体适能课程”,专门面向BMI大于28的学生。授课教师、复旦大学体教部教师黄恩格曾是国家冰雪中心备战保障、国家三人女篮U21集训队的体能教练,他甚至把国家队的训练方法带到课堂。前8周的课程以基础体能训练为主,后8周则逐步加入小哑铃等器械训练,从自重到负重,让学生体能稳步提升。
这门课的考核方式颇具特色。平板支撑、开合跳的成绩进步幅度、体质健康测试表现以及个人的减脂情况都会纳入评分。老师认为,课程不是要求学生减重多少斤,更重要的是认真参与的态度,以及形成良好习惯。未来,课程还计划纳入游泳、拳击、瑜伽等项目,让学生十分期待。
课堂上还会讲解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比例,教给学生计算公式,让他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食。复旦大学微信公众号近日也推出了减脂餐打卡攻略,江湾校区和北区食堂等都设有健康餐窗口。
复旦大学“健康体适能课程”现场。来源:复旦大学官方微信号
在武汉科技大学的课堂上,学生们当起“绣娘”,邂逅非遗技艺。
这门选修课叫“文昌刺绣”。文昌刺绣是湖北地区的非遗技艺,运用滚边绣、游针绣、乱针绣等不同针法,大胆搭配色彩缤纷、粗细不同的绣线进行绣制,使得织物美感与实用功能兼具。学生们掌握技巧后,可熟练地用绣针在布上勾勒图案,并完成了车挂、香包、书签等刺绣作品。
对学生来说,学习刺绣也是放下手机、培养更多兴趣的途径,同时“慢工出细活”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开课老师还计划和学生一起创作大幅作品用于展览,让更多学生了解文昌刺绣,发扬传统文化。
学习“飞檐走壁”
在厦门大学,有一门网红攀树课,由于名额所限,许多学生大学四年都没能抢到课,学生们都说“能抢到攀树课就像中大奖”。
能开出攀树课这样的专业课程,需要教师拥有十八般武艺。攀树课教师由篮球教练转型而来,在完成攀树师的专业训练后,郑达雄成为中国大陆首位获得国际树木学会(ISA)认证的职业攀树师。
这门课程的意义或许早已超越了体育本身。因为这项运动与大自然连接,能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值得一提的是,攀树课被列为厦门大学生态科学学院的必修课。攀树课只是入门基础,它的背后对应着一个充满挑战的职业——攀树师。攀树师会定期检查树木结构,及时处理病虫害,保障古树生长环境稳定,从而延长树木的寿命。
特别是在厦门这样的沿海城市,攀树技能还具有重要的应急价值。比如,台风来临前,攀树师会提前评估高大树木的状况,适当修剪枝条,防止树木倒伏,保障居民安全。而台风过后,他们又会参与到清理倒塌树木和树上高空挂枝的工作中。
大学里不仅教攀树,还教“飞檐走壁”。在重庆西南大学,有一门“户外生存技能”的“神仙”选修课,几乎被学生“秒光”。
这门户外生存课不仅教授野外生存的理论课程,还传授像绳结、取火、索降等野外生存的方法和技能。以索降为例,一方面是让学生体验合作,培养综合素质,同时还融合了体育学、地质学、旅游学、运动医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技能。
学生们说,每一堂课都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课程从基础的野外徒步技巧到应对自然灾害、野生动物攻击的策略,再到复杂的绳结和单绳技术,每一项技能的学习都充满挑战与乐趣。课程结束后,学生所收获的不仅仅是野外自救技能的提升,更是身心的成长。
被学生称作“月亮”
“别的课是‘六便士’,我们这门课便是‘月亮’。”这是学生对北京外国语大学“爱的艺术”课程的评价。
这门课由三位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共同讲授, 在引入相关戏剧文本、影视作品和社会调查基础上,老师带领学生深入思考有关爱情、自我、他者、社会、政治、时空、性别、欲望、亲密关系等诸多议题。
这门课的考核形式很特别,既可选择做社会学报告、课堂展示,也可以自己拍微电影。在这里,学生可以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法学专业的学生小王导演了一个5分钟的短片,探讨“了解”与“爱”的关系,片子在课堂上放映后反响很好,老师评价它“风格荒诞,各种艺术语言和表达运用娴熟”,并且鼓励学生报名参加青年电影节。
在大学还有一类选修课,更像是在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探讨科学。
比如,中南大学的“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里面的章节设置对柯南迷来说很有吸引力,如“神秘公寓的真相”,探讨的是变色现象与分析化学;“暗夜鬼火的秘密”,说的是磷与生物化学;“看不见的凶手”则是研究甲醛与环境化学的关系。这些都是根据“柯南”中的一个个小故事衍生出来的化学科学。
再比如,中山大学医学院开出的“哈利·波特与遗传学”,被学生誉为神级选修课。课程要求学生对哈利·波特小说或电影感兴趣。
谈及开课初衷,老师说是受到国外科学家的启发,国外有不少科学家以《哈利·波特》小说和电影为模本来研究医学、生物学,他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做学术研究,却用调侃、轻松的方式表述出来,这个角度很有意思。老师希望借此吸引年轻学生的兴趣,从遗传学的角度来分析小说中一些与遗传相关的现象,从而深化到对遗传本质的探讨。
福建师范大学的“先秦穿越手册”课程,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先秦时期的饮食、服饰、建筑、交通、货币、婚姻、殡葬等文化知识,趣味性十足。
打开另一扇窗
大学教育在保证学术严肃性的同时,可以充满趣味性和探索性,“花样”选修课正是这种理念的体现,其背后仍需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等来作支撑。
哈利·波特与遗传学、穿越先秦等课程,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引导他们探索更深层次的学科知识。
爬树课、刺绣课、木工课、烹饪课等,则是注重技能培养,通过实践和团队协作等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生死课、恋爱课、西方音乐鉴赏等,则更好地帮助学生打开视野,理解生命、处理人际关系、提高审美情趣,等等。
选修课花样百出,给予大学生更自由的选择空间,使得他们可以接触最新鲜、最有创意、最具开放性的探索和思考,正因为如此,花样选修课频频“出圈”,成为大学生体验学术和生活的另一扇窗口。
配资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