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山滨江最近很热闹。吴淞口论坛上,来自全球30个港口城市的300位邮轮行业领袖共商亚太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届长滩半程马拉松激情开跑,6000名跑者解锁“边跑步边观景”的独特体验;不久之后,2026“上海新年第一游”系列跨年迎新活动也在那里开展。
人们不禁发问:宝山滨江,要崛起了?
作为承载全球城市核心功能、彰显文化魅力的“城市项链”和“发展名片”,上海“一江一河”滨水空间可谓段段有精彩。比如提到徐汇滨江和西岸,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就是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和艺术场馆林立。说到杨浦滨江,则是通过对工业遗存进行保护性改造,让滨水岸线变得可感可游可赏。
相较之下,地处长江、黄浦江、蕰藻浜三江交汇处的宝山滨江,关注度讨论度长期不及“市区兄弟们”。然而近几年,宝山滨江大有奋起直追之势,从做强优势产业、文旅商体展融合等方面全面发力。作为上海滨水空间的“后起之秀”,宝山滨江怎么“秀”?
邮轮旅游作为“引擎”
区域发展不能脱离资源禀赋。路选对了,步子才能迈得顺。
宝山滨江选择的路,是依托吴淞口的黄金水道,在国际邮轮产业东移之际建设吴淞口国际邮轮港。2012年邮轮港正式运营以来,邮轮旅游便成了宝山特色。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吴淞口国际邮轮港靠泊邮轮177艘次,占全国市场六成;接待出入境旅客132.9万人次,占全国市场七成。6月24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迎来2023年复航后首次三船母港同靠作业,出入境人员总数超2.2万人次,创复航以来新高。
取得这样的成绩,需要硬实力。如皇家加勒比邮轮亚洲区主席刘淄楠在吴淞口论坛所言:“若非当代邮轮主流市场大型度假邮轮的兴起,邮轮业难以实现如此蓬勃的增长。以中国的数据为例,中国邮轮市场的崛起正是得益于大型邮轮的引入。”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为大型邮轮而生”——其码头岸线总长度1600米,拥有4个大型邮轮泊位,具备接靠世界最大邮轮的运营能力。今年首次靠泊的德国途易邮轮·迈希夫6号和阿依达邮轮·星辰号,以及重返吴淞口运营首条多母港航线的歌诗达·赛琳娜号,均是享誉世界的大型邮轮。
评价邮轮母港,也要看软实力。游客通关体验如何是直观的反映。今年2月起,邮轮港在各驻区口岸单位的配合下,开展港区提前通关试运行,满足皇家加勒比·海洋光谱号及地中海·荣耀号等邮轮需求,显著改善港口通关效率和客流组织,提升了游客体验。如今,这项“新手势”已成常态化运作模式。
更多的改变体现在配套和承载力的提升。从前的宝山滨江缺乏高品质客房和供邮轮旅客吃饭购物休闲的去处,空有“流量”,没有“留量”。随着这两年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功能品质升级,宝山滨江沿线新增了3家酒店约700间高品质客房,商业综合体上海·海上世界的人气也越来越旺,可眺望邮轮港景色的商铺都推出了外摆位,受到游客欢迎。
眼下,不少乘坐邮轮的游客都会提前一到两天在宝山滨江住下。为了给游客提供方便,宝山开设了港口到伊敦康得思酒店的接驳班车,壹棠服务公寓也计划增加接驳班车班次,增设证件打印、行李牌装订与旅游咨询等服务。上海·海上世界户外广场也设置了港区短驳车停车点。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 朱嘉奕摄
新功能导入带动改观
上海“一江一河”的好几段,都有相对厚重的过去,宝山段尤是如此。
由南向北看,吴淞炮台湾公园所在地,曾是钢渣堆场;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港区,前身是滚装码头;长滩区域,过去是上港十四区集装箱、散杂货码头。在许多“老宝山”的印象中,以前没有所谓滨江岸线的概念,来到江边,所见即长满杂草的滩涂。
换言之,曾经的宝山滨江6公里岸线,绝非市民游客观光休闲的可选项。要改变固有认知,需要规划建设的执行力,也要功能导入的智慧。
有着“德国北大门”之称的港口与工业中心城市汉堡,过去20多年就在做这件事——通过城市更新,把易北河北岸的传统港区改造为集居住、工作、文旅等功能于一体的港口新城。
新城要“打开局面”,少不了新地标,易北爱乐音乐厅就是代表。音乐厅三面环水,总高约110米,是国际建筑大师的手笔,站在其空中观景平台,人们可360度俯瞰汉堡老城、港口以及易北河风光。开业头5年,音乐厅吸引了超1500万名游客。
宝山滨江也在今年推出了新地标——高180米的长滩观光塔。有意思的是,它的建设初衷实为市政隧道的排风井,后来却导入一尺花园、乐营探索乐园、“宝山有礼”首店,成了具有生命力的文旅消费新空间,而不只是游客拍照的背景板。
一个地标还不够引发讨论,汉堡港口新城的做法是打造集群地标,宝山滨江亦是如此。紧挨着长滩观光塔的,是造型似水晶的长滩音乐厅。作为北上海最大的音乐厅,它分为上下两层、设有1027座观众席,可兼顾古典、现代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会。最近,上海轻音乐团和上海爱乐乐团都在此进行了演出。
明年,长滩区域还将迎来海港城商业体+万豪酒店的“王炸组合”。宝山区滨江委透露,两个项目均计划于2026年年底开业,届时,宝山滨江将再增大体量商业、标杆性球体影院及超300间高品质客房。
可以说,以邮轮旅游为“引擎”,宝山滨江持续焕新升级,不仅优化了邮轮游客的体验,也让越来越多上海市民对区域改观。
通过打造吴淞口空中剧场、长滩半程马拉松、长滩艺术节、港口音乐会等品牌活动,完善骑行道与慢行步道,宝山滨江为人们创造了更多来此“游、购、娱、餐、住”的理由,也有机会通过口碑传播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正如一位长滩半程马拉松参赛选手笑称,“在这里跑步不利于刷新PB(个人最佳成绩),因为沿途风景太美了,下次要和家人一起好好逛逛。”
长滩即将迎来商业能级提升。
放大长江鲜明标识
日前,宝山滨江官宣启动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如何乘势而上,进一步提高辨识度?专家的建议是依托生态与文化底蕴,打好“长江牌”。
不同于中心城区滨江段坐拥的城市天际线,宝山滨江更有野趣,更为开阔,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更具想象力。
在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周学强看来,宝山滨江作为长江奔腾6400公里后的“归宿”与入海“起点”,其灵魂深植于浩瀚的长江文明之中,这是宝山无可比拟的比较优势。围绕上海长江岸线的“景观封面”、长江航运的“开放枢纽”、长江文化的“记忆载体”和长江生态的“宜居样板”,宝山滨江应把握战略优势,放大长江这一鲜明标识。
事实上,宝山滨江已谋划了一些内容。比如今年国庆长假前夕,滨江堤岸化身“长江文化长廊”,通过彩绘形式提炼源头冰川、三峡奔流、金陵古韵、浦江风华等长江两岸地标风貌。长假期间,长江文化美食节带领人们品味“舌尖上的长江”,长江口水上运动嘉年华引入水上芭蕾、空中飞人、尾波冲浪、艺术滑水、摩托艇竞速,全面展现水上运动的激情与活力。
在吴淞炮台湾公园北门,伫立着长江11号主题邮局。其内部有着由《中国国家地理》设计的长江流域全图,除提供普遍邮政服务之外,还借助互联网,将长江沿线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生态环保、气象大气(pm2.5)等信息进行实时共享,实现了长江6300公里干流11个主题邮局的有机联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升级改造,坐落在公园内的上海长江河口科技馆也将在不久的将来与市民游客见面。据吴淞口文旅投资集团介绍,焕新后的科技馆采用开创性展陈布局,将以“一滴水”讲述“长江的故事”为叙事线索,科普长江起源和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通过“河口探险”引导参观者从微观到宏观,深入了解河口生态的奥秘。临展馆及商业服务区,将提供特色临展、研学、餐饮以及衍生服务,“探秘龙宫”VR体验区将推出海洋主题沉浸式体验,带来“海底”互动探索。
深挖本土资源的同时,还应站高一层。周学强提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新时代文化繁荣的重大工程,建议宝山深入实施“大文旅”战略,主动融入、有效参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上海段)建设,并以此为战略级“入口平台”,促进长江岸线和滨江地区完善大商务、大会展、大交通、大科创“四大核心功能”。
人们期待,作为后起之秀的宝山滨江岸线,能更好地串联起江海壮阔、邮轮启航、生态诗意和未来梦想。
上海长江河口科技馆即将焕新归来。
配资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