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上海市医学会与勃林格殷格翰签署合作备忘录,并启动“上海脑卒中防治水平提升计划”。依托《上海市卫生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双方将携手以卒中为主要锚点,在公众健康教育、专业能力提升等领域开展合作,助力加强卒中医防融合综合体系建设。
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据估算,我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400万例,现有卒中患者1300万。这是我国首位的成人致死、致残病因。即便在医疗资源相对发达、救治能力相对完善的上海,2021年本市户籍人口脑卒中报告发病率也高达583.40/10万。
研究显示,2018年卒中造成直接经济负担约2478亿元人民币,间接经济负担约7044亿元人民币;其中,卒中治疗支出约1931亿元人民币,占所有治疗支出的5.5%,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经济和照护压力,已成为公共卫生重大挑战。
破解卒中防治这一公卫难题也是落实《上海市卫生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在此背景下,上海市医学会响应并发起“上海脑卒中防治水平提升计划”,希望通过政府关注、学会发起、专家支持、社会参与的模式,推动从“卒中高发”到“卒中可防、可治、可康复”的转变。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汪昕教授表示,缺血性卒中救治的关键在于及时开展溶栓治疗。目前,公众认知不足、卒中中心发展在城乡之间不平衡、长期康复体系不完善仍是现实挑战。临床中常遇到患者因无法及时识别卒中的预警信号、错过最佳救治的黄金时间窗即4.5小时的溶栓时机,或因出院后缺乏规范预防管理导致复发等情况。上海脑卒中防治水平提升计划的启动将通过规范化举措,降低卒中发病率、死亡率。
上海市医学会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医学科技学术性团体之一,汇聚全市各专业优质专家资源。今年恰逢勃林格殷格翰在华三十年,致力于溶栓领域的创新药研发,本届进博会上展出的新一代溶栓药物(原研替奈普酶)已于今年5月在华获批,用于治疗发病后4.5小时内急性缺血性卒中。这款原研药有望推动中国卒中治疗进入新时代。此次上海医学会与勃林格殷格翰强强联手,将借鉴卒中防治网络建设国际经验,加强本市卒中救治网络建设。
配资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